5月10日至11日,由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宇航学院与广西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25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学术论坛”在桂林大公馆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廿载深耕铸基石,智检强仪拓空天 ”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2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自动检测技术与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发展。
双一流学科支撑 共筑学术高地
会议在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广西一流学科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广西一流学科的协同支持下召开,标志着两校在学科交叉融合、空天技术攻关领域迈出重要一步。开幕式上,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宇航学院副院长王勇军主持会议并致辞,强调“人工智能与空天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正推动检测技术向智能化、网络化跨越发展,亟需学术界与产业界共谋创新路径”。
专家学者汇聚 共话技术前沿
会议特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徐建斌、深圳大学智能检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康莉、深圳亿嘉和科技集团技术委员会专家徐伟等5位专家作专题报告。报告聚焦人工智能驱动的空天信息处理、智能仪器在航天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等热点议题,通过理论剖析与案例结合,为航空航天检测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产学研深度融合 共探转化路径
为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会议特别设置产学研对话环节。深圳亿嘉和科技集团技术专家徐伟分享了“导航定位算法在智能清洁机器人中的应用”技术方案,引发关于校企联合攻关机制的深入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构建“需求导向-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的闭环创新链,是突破航空航天民用化的关键。
实地研学拓视野 协同育人谱新篇
会议期间,百余名参会代表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创新中心和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开展技术考察。在高精度惯导测试平台、小型无人机系统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等现场,专家学者与工程师围绕“空天信息传感器标定技术”、“多智体无人自主系统集群应用”等方向展开技术对接,初步达成2项校企合作意向。
本次会议通过学术报告、技术研讨和实地研学多维联动,不仅深化了自动检测技术在空天领域的应用共识,更推动形成了“学科交叉支撑、校企协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正如重点实验主任许川佩教授在闭幕式总结所言:“以‘智检’赋能‘强仪’,以‘跨界’突破‘边界’,我们正携手绘制空天检测技术的星辰蓝图。”


